海外投資架構的選擇
在海外搭建投資架構很多投資者是出于稅收方面考慮的,因為境外很多公司注冊地有著非常友好的稅收環境,將外海架構搭建得合理的話能夠為投資者節省非常多的稅負。那么搭建海外避稅架構要怎么規劃了稅收的問題,要考慮哪些因素?
海外投資架構的選擇,優先考慮三方面:
1、所在東道國的稅務環境。
比如對稅務居民的規定,稅收協定的網絡,反避稅的規定,企業所得稅、股息、利息情況,預提稅,資本利得稅,特殊的減免稅,外匯管制等等。
2、母國的稅務規定。
比如中國稅收抵免規定,反避稅的規定等。
3、中間控股公司。
把東道國、中間國和母國等的稅收協定和稅收網絡要進行綜合考慮。
中國“走出去”的 民營企業 ,以及在美國上市的 “中概股” ,大多選擇在開曼群島注冊,將其作為全球投資架構的頂層。
大多數“走出去”的央企、國企 ,選擇在中國香港注冊,將其作為全球投資架構的頂層。
海外公司注冊地選擇
從功能上看,注冊地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以紅籌上市為主要選擇的有開曼、百慕大;
2、以家族信托財富傳承為主的有新西蘭、中國香港、馬耳他、澤西島等;
3、以股權交易重組、稅務規劃、三角貿易為主的有BVI、薩摩亞、塞舌爾等;
4、以單船公司注冊為主的有巴拿馬、圣文森特、毛里求斯等;
5、以品牌運作、國際投資、海外融資等主要有中國香港、英國、新加坡等。
每一個企業,每一個投資標的國,用什么樣的架構是于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都要分別進行設計,生搬硬套流于形式的方式,可能隱藏著很大稅務風險。
就像投美國,你是用中國—香港—瑞士、盧森堡—美國,還是其他組合,要看你將來的業務情況,你會不會有歐洲業務發生,如果根本就沒有歐洲業務,那么瑞士、盧森堡—美國很容易被認為沒有合理商業目的,歐洲路徑就不行。
搭建海外投資架構的優勢
跨境并購的交易架構可簡單劃分為直接投資架構和間接投資架構。相對于直接投資架構,間接投資架構是指投資者在境外投資時,通過其他國家或地區設立的中間控股公司間接持有投資地公司的投資模式,間接投資架構模式擁有以下優勢,海外投資時多選擇使用間接投資架構,具體包括:
1、規避嚴格法律管制
比如具有國資背景的中資企業在投資時,通常面臨標的所在國嚴格的審查和監管,因此需要設計收購主體以求某種程度上規避監管。又比如,在投資退出時,可以采取在境外轉讓中間控股公司股權的方式,而避免投資地國所在地嚴格的法律管制。
2、設立投融資平臺
跨境投資企業可以選擇合適的注冊地進行投融資,以達到降低融資成本,統籌資金的目的。
3、享受稅收優惠
通過選擇與投資者所在國簽署有稅收協定的國家和地區,享受股息和財產轉讓收益的優惠稅率。
4、資本、資金流動
將注冊地選為日常經營或貿易中資金流動限制較少或者幾乎沒有限制的地區,減少外匯管制,如我國的自貿區。
5、隔離風險
基于中間控股公司獨立法人人格,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隔離標的不良資產、債務風險以及破產風險等。
6、保留控制權
通過多層架構設計可以根據買家需要設計融資手段,并保留買家控制權。
海外架構搭建稅收是重點考慮因素,對于境外各國或地區的稅收體系都需要有深入的了解,因地制宜去設計投資架構,生搬硬套只會帶來非常大的稅務風險。